為什么戒酒這么難?科學家找到了戒酒如此困難的原因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yè)、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酗酒的危害非常大,但戒酒非常困難。在最新研究中,科學家找到了戒酒如此困難的原因,并據(jù)此研制出了幫助戒酒的療法。本文譯自Medium,作者troyfarah,原標題為"TheLatestFindingsonWhyIt’sSoHardtoQuitDrinking",希望對您有所啟發(fā)。

Content 13

圖片描述??

  30多歲的波士頓紡織能手宛妲(Wanda)因戒酒而產(chǎn)生了幻覺,經(jīng)常聽到樓上有腳步聲。宛妲對酒精的生理依賴導致了震顫性譫妄(DTs),這是一種伴隨意識混亂、心跳加速、癲癇發(fā)作等引起的危及生命的精神狀態(tài)。

  她說:“最可怕的就是這種末日逼近的感覺,好像就要死了一樣?!彪m然只有大約5%的戒酒患者經(jīng)歷過震顫性譫妄(DTs),但宛妲至少經(jīng)歷過五次,最近一次是在去年夏天。

  宛妲說,自從圣誕節(jié)以來,她一直很清醒,已經(jīng)嘗試過很多次戒酒了,但總是無法抗拒。她一旦開始喝酒,就會喝得暈頭轉向。

  宛妲回憶道:“有時候我會直接對著瓶子喝,然后哭著對自己說‘我不想這樣?!拖癖桓缴砹艘粯?,管不住自己?!?/p>

  包括宛妲在內,有6%的美國人患有酒精使用障礙癥(alcoholusedisorder),這是酒精中毒的醫(yī)學術語,酒精中毒是一種大腦疾病,其特征是不管出現(xiàn)什么不良后果,都無法停止或控制酒精的飲用。

  據(jù)估計,每年有8.8萬人的死與酒精有關,而酒精是美國第三大可預防的死因。但關于為什么人們會不計后果地繼續(xù)喝酒,科學上仍有很多未解之謎。

  大腦中的變化

  這個問題沒有得到解答的部分原因是,科學家們還沒有完全理解酒精是如何在大腦中起作用的。當乙醇穿過血腦屏障時,它就像霰彈槍一樣四處彈跳,對不同的受體產(chǎn)生不同的作用,這就是為什么酒精很難研究,為什么對一些人來說很難調節(jié)。原因之一可能是有兩種廣泛分布的神經(jīng)遞質之間存在類似蹺蹺板的效應,而這兩種遞質的作用相反:谷氨酸和氨基丁酸。飲酒后,當酒精開始使大腦的神經(jīng)化學物質失衡時,大腦通過將谷氨酸和氨基丁酸的天平向相反的方向傾斜來獲得平衡。隨著酒精逐漸消失,大腦必須再次穩(wěn)定下來,并產(chǎn)生對更多酒精的渴望,這可能是人么一旦開始喝酒,就很難停下來的原因之一。

  慢慢地,這些回路會變得根深蒂固,使對酒精的渴望變得更加難以抗拒。圣克拉拉大學(SantaClaraUniversity)神經(jīng)學家和心理學教授助理琳賽·海拉第(LindsayHalladay)說:“一旦一個人到了不再用藥物來獲得快感,而是用藥物來減輕所有與之相關的負面戒酒效應,那么這人的系統(tǒng)就會發(fā)生變化?!?/p>

  為了更好地理解人們?yōu)槭裁床煌5睾染?,海拉?Halladay)正用手術植入的激光、病毒和電極繪制老鼠的大腦圖譜。在最近發(fā)表在《生物精神病學》(BiologicalPsychiatry)上的一項研究中,海拉第(Halladay)發(fā)現(xiàn)了一種有助于控制飲酒的大腦通路。在實驗中,經(jīng)過特殊訓練的老鼠通過推動控制桿來獲得酒精獎勵,每當老鼠推動控制桿時,實驗裝置就會給老鼠酒精,同時還會發(fā)出輕微的電擊。

  老鼠很快就會明白過來,在做出選擇之前會猶豫。當他們決定放棄酒精以避免電擊時,海拉第(Halladay)的團隊注意到一組神經(jīng)元會在一個特定的大腦區(qū)域被激活,這個區(qū)域被稱為內側前額葉皮層,它對決策非常重要。

  海拉第(Halladay)解釋說:“這個區(qū)域似乎可以幫助老鼠抑制自己的行為。這些通路只有在受到懲罰后才會真正活躍起來。有趣的是,科學家們注意到,當這條通路被破壞時,老鼠們會不顧電擊的懲罰而增加飲酒量。我們確實注意到,在被實驗的老鼠中,有一小部分似乎并不介意懲罰,所以你可以把它們想象成強迫性飲酒者?!?/p>

  雖然研究人員在比較小鼠和人類大腦時只能得出有限的結論,但這樣的研究闡明了哪些神經(jīng)通路應該成為治療酒精使用障礙的未來目標。

  從老鼠到人

  實驗治療已經(jīng)在進行中。上個月,另一個研究小組宣布首次使用深部腦刺激治療酒精使用障礙。有趣的是,這個實驗的目標區(qū)域和之前老鼠實驗的大腦區(qū)域相同。

  一年前,國際知名的加拿大微生物學家弗蘭克·普盧默(FrankPlummer)成為首批接受深度植入大腦的電極治療酒精濫用的患者之一。他對全球衛(wèi)生做出了許多重大貢獻,包括在溫尼伯管理國家微生物實驗室十多年,管理應對SARS和H1N1疫情。他甚至組建了一個研發(fā)埃博拉疫苗的團隊,該疫苗去年被部署在西非,如果在接觸埃博拉病毒10天內注射,就會100%有效。

  但普盧默忽視了自己的健康,多年來每天會喝超過20盎司的威士忌。他嘗試了各種各樣的方法戒酒,比如找支持團體、康復中心、戒酒咨詢等,都毫無效果。甚至,普盧默在做了肝臟移植手術后,又恢復了酗酒的習慣,他說他只是在“等死”。

  現(xiàn)在,由于深部腦刺激(有時也可以被稱為大腦的起搏器),普盧默重獲新生。他說,他正在計劃家庭度假,想寫一本書,還想創(chuàng)辦一家新公司來開發(fā)艾滋病疫苗。

  普盧默大腦里的電極做了其他治療方法做不到的事情:讓他真正有節(jié)制地飲酒。沒錯,他偶爾還是會喝酒,但情況已經(jīng)大不一樣了。普盧默說:“電極植入可以幫助像我這樣絕望的人,它給了我自由,讓我的生活不再以酒精為中心?!?/p>

  這些電極的作用區(qū)域與海拉第團隊做的小鼠實驗的腦部區(qū)域相同,都是伏隔核(nucleusaccumbens)。刺激這個大腦區(qū)域似乎可以幫助人們控制飲酒。盡管類似的實驗已被用于治療嚴重的帕金森病,但電極植入廣泛應用仍需時日。

  海拉第(Halladay)說:“從某種意義上說,普盧默的情況是個極端例子,他嘗試了其他選擇,甚至做了肝臟移植,但仍然不起作用。在他看來,完全同意這種手術療法。我不得不考慮,這種深度腦刺激對伏隔核的其他功能還會有什么影響?其他行為是否受到影響?是否存在一般意義上的快樂的中斷或新行為的強化?什么年齡或成癮階段適合做這樣的手術?誰能決定是否做這樣的手術?保險會覆蓋嗎?還是只有富人和/或有關系的人才會得到治療?當然,這些答案可能只有普盧默(和時間)才能給我們。”

  至于宛妲,她說她希望能進入一個以創(chuàng)傷治療為中心的康復中心,她給別人的唯一建議是:不要讓酒精毀了你的生活。

  她說:“我最難過的就是失去了時間,我的生命被偷走了,我再也回不去了?!?/p>

  譯者:Jane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