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劍南春是哪里的酒
這次系統(tǒng)地說說劍南春的歷史,劍南春是四川綿竹的酒,在唐代綿竹的酒就是貢酒,有一本史書叫唐國史補,書上說唐朝的第九位皇帝叫李適,李適把劍南燒春能不能作為貢酒這個問題當成國事來議論,這就可見當時劍南燒春的地位。那劍南燒春是什么酒呢?其實劍南燒春不是一個酒的名字,而是酒的產(chǎn)地。劍南的意思就是劍門關(guān)往南,包括綿竹,廣漢德陽等等。燒是蒸餾,春是酒,劍南燒春就是劍南那一帶產(chǎn)的燒酒。所以當時的酒是只有地名,沒有酒名的。后來到了宋代,這一帶的酒才有了酒名。到宋代以后,這酒才有了名字,叫鵝黃和蜜酒。那鵝黃這個名是來自杜甫的一首詩,叫舟前小鵝兒,鵝兒黃四酒對酒愛新鵝。這個鵝黃是比喻酒的顏色。后來因為杜甫當?shù)氐木凭徒轩Z黃酒。那后來北宋的文學家蘇軾有個好朋友叫楊世昌。楊世昌是綿竹的一個道人,他研究出了一種酒,起名叫蜜酒。后來楊世昌到蘇軾家里做客,兩個人就成天帶著酒去江邊打魚游覽風景。后來楊世昌一高興就把蜜酒的配方送給了蘇軾。蘇軾特意為這個酒作了首詩,叫蜜酒歌。綿竹這個地方的釀酒歷史是從劍南燒春開始。那后來從鵝黃酒再到蜜酒,這整個是一個系列。這個系列說明在唐宋時期,綿竹當?shù)氐木埔呀?jīng)得到了上流社會的肯定。那當?shù)氐尼劸菩袠I(yè)也很繁榮。宋代有一本書叫宋會要,這個書里說當時在,漢州就是現(xiàn)在的廣漢市,漢州設了 18 個酒務,專門收酒稅,當時是南宋和金兵作戰(zhàn),那中央財政破產(chǎn)。所以綿竹人張俊就是當?shù)氐能娛骂I袖,就看上了酒稅,就發(fā)展酒行業(yè)。后來四川的酒稅占全國所有酒稅的接近一半,這些稅就用作國家的軍費開支。劍南春酒在宋代之后的發(fā)展比較平穩(wěn),這一段的歷史故事比較少。后來到清代,綿竹人用過去劍南燒春的技術(shù),再經(jīng)過一些改革,做出了綿竹大曲。那綿竹大曲在當?shù)胤浅S忻?。當時綿竹有個名人叫李湘銀,他說徐州府有綠荔枝,何如綿竹出大曲,意思是我們家鄉(xiāng)綿竹的酒這么好,即使喝不到綠荔枝也沒有什么遺憾。那這個綠荔枝就是五糧液的前身。后來清代文學大家綿竹人李調(diào)元說自己天下名酒皆長盡,卻愛綿竹大曲醇。所以那會兒的綿竹是釀酒成風,當?shù)厝蔷品话。容^有名的有朱、楊、白、趙這四家。在清代綿竹當?shù)赜兄鞐畎宗w這四家酒坊,朱家是陜西過來的,那他是看中了綿竹的氣候好,所以就在當?shù)亻_了朱天益燒房。那朱家的酒釀得好,也善于經(jīng)營生意。后來楊家,白家趙家也從陜西過來釀酒,所以現(xiàn)在的綿竹還有朱家巷,楊家巷等等這四家的舊址。那清代結(jié)束之后,一直到 40 年代,那會是全國經(jīng)濟崩潰,綿竹的酒業(yè)也都差不多倒閉了。后來到新中國成立之后到五一年,國家成立了綿州縣酒廠,這個廠就是建南春酒廠的前身,剛剛成立會只有二十一個人,這二十一個人就是過去各個酒坊的釀酒師傅,這些人就開始創(chuàng)業(yè)。50 年代初,綿竹酒廠成立第一件事就是把朱天益這些老酒坊合并,集中力量恢復生產(chǎn)。后來到 57 年,綿竹酒廠請到四川大學的龐教授為酒起名。龐先生起了劍南春這個名字。后來到 58 年確定了劍南春的糧食比例是 40% 的高粱、20%的大米、20%的糯米、15%的小麥和 5% 的玉米。釀酒的水是四川白水河河床底下的地下水也叫陰河水。后來又用當?shù)氐挠w泉水,到了 60 年代又開始完善工藝用雙輪底發(fā)酵技術(shù)。終于是在 79 年全國第三次評酒會劍南春得了金獎,成了國家名酒。這就是劍南春的歷史故事。

2,近代的中國有哪些著名民族企業(yè)家
有個取巧的辦法,閣下看一下下面一本書的目錄即可:中國民族資本家列傳 吳廣義 范新宇著 目 錄 前 言…………………………………………………………………………………………1 張弼士創(chuàng)辦張裕釀酒公司……………………………………………………………………1 從狀元到實業(yè)大王的張謇……………………………………………………………………10 杰出的出版家夏瑞芳、張元濟………………………………………………………………24 面粉、棉紗大王榮氏兄弟……………………………………………………………………40 從窮貨朗到商業(yè)家的武百祥…………………………………………………………………53 簡氏兄弟智斗英美煙商………………………………………………………………………68 陳宜禧興建新寧鐵路…………………………………………………………………………81 萬金油大王胡文虎……………………………………………………………………………93 西藥業(yè)翹楚項松茂……………………………………………………………………………105 銳意進取的化學工業(yè)家方液仙………………………………………………………………114 出版業(yè)巨大擘陸費逵…………………………………………………………………………124 從學徒到經(jīng)理的沈九成、陳萬運……………………………………………………………134 張廷閣創(chuàng)辦雙合盛公司………………………………………………………………………143 化學工業(yè)奠基人范旭東、李燭塵、侯德榜…………………………………………………154 冼冠生與冠生園………………………………………………………………………………173 民族百貨業(yè)先驅(qū)馬應彪、黃煥南……………………………………………………………186 百貨業(yè)巨擘郭樂………………………………………………………………………………195 梁墨緣興辦廣東內(nèi)河航運……………………………………………………………………215 朱繼圣、凌其峻經(jīng)營仁立公司………………………………………………………………221 火柴大王劉鴻生………………………………………………………………………………232 “鐵棉聯(lián)營創(chuàng)新路”的嚴氏父子……………………………………………………………246 白手起家辦工廠的滕虎忱……………………………………………………………………258 絲織工業(yè)俊髦莫觴清、蔡聲白………………………………………………………………267 著名華僑企業(yè)家黃奕住………………………………………………………………………276 體育用品工業(yè)巨子孫潤生……………………………………………………………………288 絲織風景畫創(chuàng)始人都錦生……………………………………………………………………296 味精大王吳蘊初………………………………………………………………………………304 “競爭中求發(fā)展”的電器工業(yè)家胡西園……………………………………………………318 航運業(yè)大亨盧作孚……………………………………………………………………………328 造紙工業(yè)英髦竺梅先、金潤庠………………………………………………………………342 余芝卿、薛福基經(jīng)營大中華橡膠廠…………………………………………………………352 紡織工業(yè)俊杰劉國鈞…………………………………………………………………………359 周子柏與金星金筆……………………………………………………………………………369 毛紡織工業(yè)巨頭宋棐卿………..……………………………………………………………..377 提倡國貨的商業(yè)家李康年…………………………………………………………………..390 蔡昌創(chuàng)辦上海大新公司……………………………………………………………………..398 “金筆湯”湯蒂因…………………………………………………………………………..405 金融耆宿張嘉下璈…………………………………………………………………………..425 金融巨擘陳光甫……………………………………………………………………………..440 金融巨子周作民……………………………………………………………………………..464 趙家與四百年六必居醬園…………………………………………………………………..476 張家與三百年張小泉剪刀…………………………………………………………………..484 樂家與三百年同仁堂藥店…………………………………………………………………..494 李家與二百年都一處燒麥館………………………………………………………………..508 馬家與二百年月盛齋醬肉鋪………………………………………………………………..514 王家與王星記扇莊…………………………………………………………………………..521 胡家與胡玉美醬園…………………………………………………………………………..531 丁家與東來順飯莊…………………………………………………………………………..539 楊家與全聚德烤鴨店………………………………………………………………………..549 胡家與胡慶余堂……………………………………………………………………………..558

3,清朝末期的歷史
鹽糧業(yè)。在前清,食鹽系官銷。皖北在正陽關(guān)有鹽輪,作為集散場所,各縣設有鹽行。懷城鹽行字號是大興協(xié),行主楊忠保。繳納四百兩銀子,領取行帖,可以經(jīng)營六十年。南門外和南豐集共有糧坊十余家,專營本地糧食買賣,收取坊用。河北引鳳街也有糧行十余家。順河街最早的糧行是張公義,行主張斗臣。其次是王瑞豐,以后李福初又開設了德興祥糧行。 □(注)河街是糧行兼糧坊,糧行須繳四十元領取行帖,為期一年,能下河向船商進行交易,那時有陳隆升、賈茂盛、何義興、林義太、李義昌、林益太、賈聚盛等七家糧行。自清末李鴻章發(fā)行鹽票,每張定價為白銀貳百兩,憑票到西壩去自由販運,國家征稅,打破了專營的舊例。但人民習于舊俗,到民國十二年,引鳳街高仙洲,識時知機,首先在河下開設和豐鹽糧行,果然生意興隆。津浦鐵路通車后,蚌埠的商業(yè)興旺起來,那兒成立了悅來轉(zhuǎn)運公司,代客辦理運輸業(yè)務。津、滬巨商紛紛蒞蚌。懷城首先至蚌和他們?nèi)〉寐?lián)系的是陳隆升糧行,行主陳聞宣去蚌埠領取麻袋,在懷城將貨物包裝,運至蚌埠,開具清單,客商開出支票,然后到銀行取款。陳隆升糧行做了好久,方打消其他人對貨物裝走怕拿不到錢的顧慮。于是益太行主林稚湘、賈茂盛行主賈子勛、何義興行主何華廷等,紛紛赴蚌悅來公司,與津、滬客商接洽。津、滬和無錫、常州等地的客商也均紛紛來懷,順河街增開了房天和、源大、大昌、萬沅昌四家鹽糧行。蛐河街也增開了林咸太、陳隆昌兩家鹽糧行。河下碼頭糧商船只云集,經(jīng)常是數(shù)百艘,有時多至千余艘,從早到晚,叫斗之聲不絕于耳。蔣某又在船上開設了錢莊,楊耀南也將協(xié)成鹽糧行遷至河下船上營業(yè)。相繼源大和、德大鹽糧行也在河下出現(xiàn)。船商賣糧之后,多數(shù)均要買鹽回銷,淮河交易又可免去一道關(guān)稅,所以霍山以下各地大米均運到懷城銷售。那時,各家鹽糧行商客云集,大有人滿之患。像林益太鹽糧行均系天津客商,以成發(fā)號為最大顧客。他主要經(jīng)營大米,只要貨品對路,概不限額。據(jù)說,每包大米運到天津,可獲利兩元。從民國初年到民國二十年,是懷城鹽糧業(yè)的鼎盛時期。民國二十年懷遠稅關(guān)撤銷,加之蚌埠商業(yè)日漸擴展,又有銀行,貨物可以抵押,還可貸款。懷城河下船上鹽糧行多數(shù)遷往蚌埠,懷城的鹽糧業(yè)從此一落千丈。當時,□(注)河街還剩有由楊子材、張獻廷、陳開祥等人合資開設的大豐鹽糧行,林晴初開設的太昌鹽糧行,薛小齋開設的新大昌鹽糧行。后來,固鎮(zhèn)商人走旱路,從海州運食鹽來懷遠銷售,□(注)河街幾家鹽糧行又殘燈復明,可惜為時不久,大豐、太昌等鹽糧行也遷往蚌埠去了?! ‘敃r,懷遠鹽糧業(yè)以陳聞宣最善于經(jīng)營,招徠顧客,使用伙計均應付裕如,然其子能揮霍,最后達到冒帳地步。最有信譽的是□(注)河街的林益太、賈茂盛和順河街的房天和三家鹽糧行??蜕叹幊筛柚{:糧食賣給林益太,結(jié)帳結(jié)的快;糧食賣給賈茂盛,結(jié)帳不用問;糧食賣給房天和,吃的飽睡的著;糧食賣給陳隆升,跟著屁股后頭哼。足見經(jīng)商首要的是信譽?! ★嬍硺I(yè)。清末的竹深處飯館頗負盛名,北門口的門復興、三元拐的得月樓也營業(yè)得很好。民國二十年懷城商業(yè)興隆,飯館也日漸增多,南門口的錢永盛、東門口的日升樓、老城內(nèi)的來青閣、順河街的大昌、胡隆盛、呂同興、五味齋飯館,在炸、炒、蒸、燉等方面都各有千秋,不相上下。各家都可以根據(jù)食客的口味、愛好給予適當供應。像任萬祿門下的廚師擅長炒魷魚筒,炒的鮮嫩成筒。五味齋飯館的何瞎子,他做的五香鴨,也膾炙人口。倪嗣沖在蚌埠做壽時,曾要懷遠廚師去做菜,足見懷城廚師的技藝?! ÷灭^業(yè)。清末時只有映璞軒、醉和軒兩家旅館,并能為顧客備辦酒席。民國年間唐宗海首先在順河街關(guān)巷子開設了復盛旅館,并招徠了妓女。房某在大關(guān)東首開設了三陽棧,也住上了妓女。此后,萃芳旅社、華美旅社、淮西寄廬也相繼出現(xiàn)。以后,唐宗海在順河街中段又蓋了一處旅館,取名新復盛。雖然都取名為旅館,但絕大部分都住有妓女。這些妓女均屬清淮幫。南門內(nèi)外的客棧是鄉(xiāng)河紳士及進城訴訟人的寓所,像孫玉章的太和客棧是梅煥臣、王洪南一派的寓所。常濟舫的伙房是徐南州、倪榮仙一派的寓所。南門外和小西門外的飯店都兼營伙房,供來往肩挑車推的小商販住宿?! ≡齑瑯I(yè)。渦淮兩河運輸業(yè)的發(fā)展,也推動了懷城造船業(yè)的興起。那時,東自年家窩西至龜山頭,有三十余家從事造船業(yè)。他們造的船質(zhì)堅大方,很有工藝水平,得到船民的一致贊許??梢哉f,當時懷城的造船業(yè)在皖北那是屬于首位的。像造船業(yè)的頭面人物胡玉生、張孟平、李鳳友、倪獻忠,他們不光有高超的造船技藝,而且善于招攬生意,講究信譽,在船民中較負盛名。 油行。抗戰(zhàn)前,胡金標、高尊五、楊瑞堂、楊兆秀、范十、劉子健、王獻廷、王德昌等人開設的油行和順河街的李復盛、□(注)河街的林益太油行的生意都比較興隆。他們有時代津、滬等地的客商收購麻油,有時自行販賣。像林益太就為天津成發(fā)號代購麻油,復興源、江質(zhì)夫就將麻油運往上海銷售,掛名懷遠麻油,頗為暢銷。當時的復興沅、協(xié)太和油行,在懷遠的油行業(yè)中,可稱得上佼佼者?! 【茦I(yè)。清末時,大西門內(nèi)有個楊家酒坊,后土街有個孫家酒坊。民國年間,引鳳街有個顧蘊珊酒坊,順河街有高少九、馬四兩家酒坊。山河街有岑義成、林復太、裕和公、林恕太等多家酒坊。當時,釀造酒的方法仍是襲用陳舊的老法,完全依靠酒把式的勤勞和經(jīng)驗。高少九、馬四、顧蘊珊等人精心鉆研釀酒方法,掌握了一套熟練的釀造技術(shù)。所以,他們的生意一直興隆,直到懷城淪陷?! ♂u園。清末時有黃長盛、沈萬顧、陳德豐、孫隆豐、劉和太、房大有、張祥盛、亢家八家醬園店。以黃長盛、劉和太、房大有三家的生意最為興隆,可稱得上“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黃長盛店主黃老錫無子,他要了黃木匠之子黃小仲、黃香谷之子黃小廷為雙繼子。劉和太店主劉三爺丁財兩旺,他本人被推選為東門口紳董,后來他的孫子劉洪九在引鳳街又開設了分號。房大有家人口眾多,分家后除大關(guān)東首老店外,又在順河街增設兩處分店。懷城人常說:一藥二醬園。如經(jīng)營得宜,確實是子孫業(yè)?! ≈兴幍辍G迥r有東順興、楊春生堂、長春堂、大生堂、張恒春堂、沈同壽昌和宋祖為、顧玉生、宋祖怡等人開辦的多家藥店。那時,楊長春堂、東順興兩家藥店的生意最為興隆。楊長春堂以飲片清潔,質(zhì)量考究而著稱。每日,柜臺前的顧客大有應接不暇之勢。東順興以批發(fā)藥材為主要生意,店主原籍毫州,此人善于經(jīng)營,對藥材也十分內(nèi)行。當時懷遠鄉(xiāng)鎮(zhèn)的小藥鋪都是他的主雇。以后,沈同壽昌雖然也經(jīng)營批發(fā)藥材的生意,但較東順興是大有遜色。戰(zhàn)后,因湯竹賢已成為名醫(yī),他在興街子開設大年堂,生意興隆?! √前翗I(yè)。大西門外有楊家糖坊、錦霞門張家糖坊、西門外有仲家糖坊、東門外有裴家糖坊、北門口有張家糖坊,因各家糖坊分布的比較適中,生意也無所軒輊。裴家糖坊店主裴化邦交游較廣,規(guī)模較大,他本人又是理門公所(戒煙酒的)負責人,后來懷城炸傲子的人多出自他的門下?! ÷楦G業(yè)。淮河上游六安等地的茶麻、溜布、樹皮(濕魚網(wǎng)用的)、雨傘、栗炭、筷子等,淮河下游楓山窯的瓦罐、碗盆等類的日用品,以及蘇州的蘇缸,上窯的窯缸,紅廟子的黃盆等都運來懷城銷售。當時,陳太豫、歐陽仲軒的茶麻行和謝蔚軒的窯貨店,生意興隆,營業(yè)額較大?! ¤F貨業(yè)。清末時水門口的殷興隆、引鳳街的張祥盛、文昌街的范義和三家都經(jīng)營鐵貨業(yè)。張祥盛家還附有爐房,自己可以翻砂。民國年問,張漢臣、鄭子芬、張孟乎、謝祝九等人和廣沅隆都經(jīng)營鐵貨,也經(jīng)營桐油。懷遠大關(guān)撤銷后,營業(yè)日漸低落,多數(shù)遷往蚌埠。 雜貨業(yè)。清末時有宋復怡、同太和、李太和、協(xié)隆太四家雜貨店。民國年間有宋怡和、恒沅隆、荊昌、廖振太、福慶公、殷中和、敖聚昌、朱義隆、林越太九家雜貨店??箲?zhàn)前,宋怡和、荊昌兩家雜貨店生意興隆,名列雜貨業(yè)之首。戰(zhàn)后,朱義隆、敖聚昌為全業(yè)之冠?! V貨業(yè)。懷城的廣貨業(yè)以葉義興、汪裕太、劉天太、耿歪子四家為主,他們貨物充實,品種花樣繁多,可執(zhí)廣貨業(yè)的牛耳。 浴池。民國初年至抗戰(zhàn)前,城關(guān)共有七處浴池。它們是關(guān)口高建侯開辦的青蓮浴池、東順河街房道生開辦的大觀園浴池、文興街韓世朗開辦的玉泉浴池(后處理給汪獻淮,改名為大興池),北門口韓次常開辦的三星浴池,沈配臣開辦的浴德池(現(xiàn)在的南門口浴池),宋家保祖父開辦的新華浴池(現(xiàn)在的北頭浴池),李輔臣開辦的荊璞浴池(地址在現(xiàn)在劇場東首)。大觀園浴池及茶房均由揚州人承包辦理,一切設備仿造滬寧,因此生意興隆。爾后,浴德池、青蓮池也相繼改建,以期抗衡?! ‰u蛋廠。雞蛋廠是陳榮堂經(jīng)營的,此人原籍南京。廠址在原水利局院內(nèi)(現(xiàn)該處已開發(fā)為步行街)。雞蛋旺季時,雞蛋廠不光大量收購懷遠雞蛋,還遠收到蒙城、阜陽地區(qū)的雞蛋。廠內(nèi)有女工200多人,他們將雞蛋的蛋黃與蛋清分開,經(jīng)加工后出口?! ∫措姛魪S。耀淮電燈廠實際是個小型發(fā)電廠,電機都是從外國進口的。這個廠是殷士希經(jīng)營的,廠址在現(xiàn)在西煤建北首的大壩子底下?! ?。 竹木業(yè)。清末時,李大順、馬洪太、溫老會、謝老維四家竹木行生意興隆,貨源充足。日本人投降后竹木業(yè)更如雨后春筍?! ×硗猓瑧殉沁€有兩家輪船股份公司,一家是便商輪船有限公司,是穆子均經(jīng)營的。另一家長淮輪業(yè)公票處,是與蚌埠輪船公司合股經(jīng)營的,張光漢任該公司懷遠方面的經(jīng)理。輪船主要從事客運。 注:□處為古僻字,字形為兩個“山”并列,讀音同“新”,義為二山并峙。據(jù)傳說,這個字是清朝翰林林之望所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