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敦煌插畫圖片
【第1句】如果僅僅為了聽佛教故事,那么她多姿的神貌和色澤就顯得有點浪費。如果僅僅為了學繪畫技法,那么她就吸引不了那么多普通的游客。如果僅僅為了歷史和文化,那么她至多只能成為厚厚著述中的插圖。它似乎還要深得多,復雜得多,也神奇得多。它是一種聚會,一種感召。它把人性神化,付諸造型,又用造型引發(fā)人性,于是,它成了民族心底一種彩色的夢幻、一種圣潔的沉淀、一種永久的向往。
【第2句】莫高窟,位于敦煌市東南25公里的河畔,始建于366年,經歷了十六國北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個朝代。莫高窟不僅記錄了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等宗代教信仰,保存了豐富生動的藝術形象,展示了中古時期廣闊的經濟,文化,科技等社會生活場景,反映一千多年間的藝術流傳及演變。敦煌石窟藝術內涵十分豐富,牽涉到宗教歷史,藝術等多方面學科知識。
【第3句】莫高窟是活著的,它是活了一千多年的生命。它見證著歷史,記錄著歷史,聆聽著歷史。它就像一個無聲的傾聽者,聽著歷史的低吟淺唱。莫高窟是絕美的,但它永遠不是藝術品,因為膚淺的藝術品永遠不及莫高窟的深度。莫高,意味著文化,意味著美。還意味著永久的信仰……莫高窟是站在歷史的高度俯視人類。是人類文明的精粹,是人類靈魂的凝結。它是永恒,是神的力量。
【第4句】走進敦煌石窟,我們像是讀著一本書,親眼看到那動蕩驚懼中機敏的北朝人,將西域樣式融進了魏晉風骨;正值太平盛世的唐朝人雍容華貴,從容自信,處處追求藝術的完美;由盛入衰的五代和北宋,漸漸失去了進取的勇氣,而西夏人的朝氣和蒙元的強悍,卻一次又一次引起我們的驚喜。
【第5句】每個時代,每個洞窟又有這獨特的藝術特色。因此,要理解博大精深的敦煌藝術。融會貫通以后在通過,自己的講解藝術傳達給觀眾,并不是一件易事。敦煌研究院每年對講解員做專業(yè)的培訓,從敦煌藝術研究院到當今文化等各方面提出較高的要求。目的是讓人們了解更多的知識。莫高窟,是個神圣的地方我們一定要心無雜念進每一個窟不要心地不善良。
2. 敦煌系列繪畫
敦煌壁畫首先需要進行起稿用線描的形式,勾勒出要描繪物象的外形,然后再進行填色,可以進用分染,也可以用罩染
3. 敦煌插畫素材
1、古代文獻由于戰(zhàn)亂和天災而損失很多,敦煌文獻的發(fā)現(xiàn)對重新認識評價古代思想,和重新發(fā)現(xiàn)古代文化典籍,有著重要的直接的實物參考。
2、古代思想和文獻由于朝代更替和政治思想的壓制,有很多人為篡改和編造的情況,而敦煌文獻的發(fā)現(xiàn),則有很重要的實物考據作用,發(fā)現(xiàn)哪些文獻或經典在后代被改造,或者后代哪些文獻是被編造。
3、敦煌文獻在文物的材質上,可以考察古代科學技術水平的發(fā)展變化歷程,比如造紙、印刷等技術,一些古代文獻的記錄也對當時的政治、經濟、科技等情況有重要的參考作用。
4、敦煌文獻多為手抄手繪,因此保留了很多古代藝術發(fā)展變化的記錄,在書法演變、繪畫題材和方法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指導價值。
5、敦煌文獻的內容上除了涉及宗教,還有很多涉及當時的科技、人文、地理、政治、文學藝術等方面,甚至還可以找到與周邊各國交往的文獻,因此被稱為古代歷史文化的百科全書。
4. 敦煌風格插畫高清
為了適應現(xiàn)代人的審美需求,促 進當?shù)匚幕行?、廣泛傳播,設計師應對敦煌已有的視覺形象進行革新, 運用現(xiàn)代插畫手法為敦煌創(chuàng)作出新的視覺形象
5. 敦煌插畫手繪
《敦煌奇幻旅行記》繪者肖培柔老師是全國美獎得主,對敦煌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和領悟,所以書的插圖畫風古韻,人物服飾、器皿、建筑等細節(jié)貼合壁畫實際,為孩子們還原出了敦煌壁畫的美。
比如書中配圖上于闐王后身穿禮服,頭戴蓮花鳳冠,飾品嵌滿綠玉寶石,這可不是胡亂畫的哦,如果去過敦煌莫高窟,可以在98窟墻壁上看到巨幅的《于闐國王后供養(yǎng)像》,那里有書中同款的蓮花鳳冠。
6. 敦煌插畫簡筆
流失海外的十大國寶級文物
自近代中國被西方世界的堅船利炮打開國門,進入半封建半殖民社會以來,大批中國文物流向海外,具不完全統(tǒng)計,總數(shù)超過一百萬件,稱得上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殤。今天盤點一下在海外已經現(xiàn)世的十大國寶級文物。
一、唐木刻佛經版畫。1900年發(fā)現(xiàn)于甘肅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為現(xiàn)存最早有明確紀年的版畫。該畫布局飽滿嚴謹,線紋細密流暢,墨色均勻,刀法熟練,顯示出雕版印刷的技法已相當成熟。此卷被英國人斯坦因連同一批同時發(fā)現(xiàn)的珍貴古代佛經、文書、佛像等掠往國外,現(xiàn)藏于大英博物館。
唐木刻佛經版畫
二、唐《女史箴圖》摹本。原作是顧愷之根據張華《女史篇》畫的一卷插圖?,F(xiàn)存為唐代摹本,原為清內務府所藏,公元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入北京,被英軍所掠?,F(xiàn)藏于大英博物館。全卷長348.2厘米,高24.8厘米,絹本設色,原有12段,因年代久遠,現(xiàn)存僅剩9段。
唐《女史箴圖》摹本
三、商雙羊尊。鑄造于商朝晚期中國長江流域的湖南省,通高45.1厘米,重10.6公斤,展現(xiàn)出寫實又浪漫的藝術風格。柔和素雅的銅綠、四平八穩(wěn)的對稱、紛繁復雜的紋飾和厚重拙樸的質感,都可以稱為中國青銅器時代的代表作品,現(xiàn)藏于大英博物館。
商雙羊尊
四、東周黃金劍柄。一把透雕純金鑄造劍柄,這件黃金劍柄的雙面都有明顯的線條,頂部與劍柄和劍刃相接處都向外凸出。劍柄是鏤空的,其雙面都裝修著聞名的“蟠龍紋”。黃金劍柄易碎,不能使用在真實的劍上,所以劍柄是禮器或祭器的可能性極高?,F(xiàn)藏于大英博物館。
東周黃金劍柄
五、唐模本《喪亂帖》。這是被認為最接近于王羲之真跡的唐模本,相傳是鑒真大師東渡時帶到了日本。是晉唐書法中的極品,完全可以和臺北故宮的鎮(zhèn)館之寶《快雪時晴帖》和故宮的秘寶《神龍?zhí)m亭序》齊頭并進,價值無可估量?,F(xiàn)藏于日本皇宮內廳。
唐模本《喪亂帖》
六、商虎食人卣。中國商代晚期的青銅器珍品,是商代的盛酒器,共有兩件,都流落國外。一件藏于法國巴黎市立東方美術館,一件藏于日本泉屋博物館。其中以日本泉屋博物館所藏較著名,通高35.7厘米,重5.09千克。卣,作為一件禮器,它是貴族階層的標志,商代以虎作為該器物的表面紋飾,是試圖顯示貴族權勢的威嚴。
商虎食人卣
七、唐昭陵六駿。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壇東西兩側的六塊駿馬青石浮雕石刻。每塊石刻寬約2米、高約1.7米。六駿中的'颯露紫'、'拳毛騧'兩幅石刻1914年被美國文物販子打碎裝箱盜運出境,現(xiàn)藏于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其余四塊也曾被打碎裝箱,盜運時被截獲,現(xiàn)陳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館。
唐昭陵六駿
八、南宋李氏《瀟湘臥游圖卷》。紙本墨筆,高30.2厘米,橫399.4厘米,卷首有乾隆皇帝御題'氣吞云夢'四字。乾隆帝又于卷中兩處分別題有一跋一詩,并在卷尾畫了一叢竹子并有款識,被譽為南宋山水畫第一神作,是圓明園被劫掠珍寶之一?,F(xiàn)存于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南宋李氏《瀟湘臥游圖卷》
九、唐韓干《照夜白圖》。唐代著名畫家韓干的代表作。這幅畫是用水墨線描完成的,描繪的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坐騎'照夜白'的形象,充滿了豐富的情節(jié)和感受,反映了當時時代的審美觀念。圖上有南唐后主李煜,唐代著名美術史家張彥遠,宋代大書法家米芾等人的題名,是流傳有序的名跡?,F(xiàn)藏于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唐韓干《照夜白圖》
十、宋曜變天目茶碗。是南宋時期福建建安水吉窯出品的黑釉建盞。眾所周知,南宋文人的閑情雅趣中有一樣活動就是斗茶。而曜變天目茶碗剛燒制出來時就是用來斗茶的。此件茶碗為南宋的傳世孤品,后流傳到了日本?,F(xiàn)在被保存在日本東京靜嘉堂文庫中。
宋曜變天目茶碗
7. 敦煌插畫圖片大全
這繪本制作是相當?shù)木?,跟孩子一起讀這樣的書,總感覺就算他暫時聽不懂,也能夠從精致的畫面中感受到美。書中有多幅手繪稿,每一幅都精美絕倫,看起來賞心悅目,就像看到了縮小版的敦煌壁畫。
親子閱讀的意義并不是在于真正讓孩子學到什么,而是在孩子內心種下一顆種子,靜待它在之后的日子里生根發(fā)芽。
8. 敦煌佛像插畫
敦煌莫高窟第96窟內有一尊依山崖而塑的巨型彌勒佛像,高35.5米,是敦煌石窟中最大的塑像,在唐代時已稱為“北大像”。
這尊塑像在古代造像中的高度僅次于四川的樂山大佛(坐高62米)和榮縣大佛(36.67米),如果以室內泥塑大佛計算的話,北大像屬全國之冠。
這個洞窟的營造和建成,是莫高窟歷史上的偉大創(chuàng)舉,也是唐代前期國家強盛,社會穩(wěn)定和經濟繁榮的象征。
從造像樣式上看,該像為彌勒倚坐佛像。在佛教信仰中,彌勒將是釋迦牟尼佛之后的下一尊佛,他將于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后降生人間。根據大乘佛經描述,彌勒成佛后,將帶來一個極為祥和、富足的美妙世界。這些思想反映了當時人們向往美好、安定生活的殷切愿望。
這身大佛建造過程是先在崖壁上鑿刻大體輪廓,然后用草泥壘塑,再用麻泥細塑,最后用色料著彩。這尊彌勒佛像是倚坐的姿勢,兩腿自然下垂,目光下視,給人以高大威嚴的感覺。大佛的右手上揚作施無畏印,意思是拔除眾生的痛苦;左手平伸作與愿印,意思是滿足眾生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