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德齋文化(老祥德齋在哪里)

1. 祥德齋文化

1. 祥德齋文化

大胡同位于今紅橋區(qū)與南開區(qū)的交界處,北起金鋼橋與中山路接通,南至北馬路與東馬路溝通,中與南運河南路、張自忠路、新開大街、金華橋大街、老鐵橋大街、估衣街相交。它因擁有中國北方地區(qū)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大胡同批發(fā)市場而聞名全國。然而您知道嗎?它還是一條與天津同生共壽,有著600余年歷史

  大胡同的出現(xiàn),可追溯到唐宋時期。1403年,明成祖朱棣賜名“天津”時,位于南運河院門口浮橋與北運河窯洼浮橋間有一條短而寬的胡同,因地處南運河北側(cè),故得名“河北大胡同”。

  1648年,直隸總督督院衙門即設(shè)于此,故此地也稱“院門口”。鴉片戰(zhàn)爭后,大胡同成為南運河與子牙河上兩座浮橋間的一條

  隨著天津的發(fā)展,通道兩側(cè)逐漸蓋起30多個商店,著名的德華馨鞋店、中華書局、商務(wù)印書館、南味稻香村、天盛號醬肉鋪等老字號就坐落于此。1870年,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在天津辦理“洋務(wù)”,在大胡同“獨立國事數(shù)十年,內(nèi)政外交常以一人當(dāng)其沖,近世所未有也”。由此可見,大胡同可稱為當(dāng)年天津的政

  1882年,大胡同的南口修建了華北地區(qū)第一座鐵橋——金華橋(后稱老鐵橋)。民國初期為大胡同的鼎盛時期,街市上店號緊密相連,有會羅春飯莊、德華馨鞋店、溫泉浴館、祥德齋、稻香村、中西藥鋪、文閣紙局、商務(wù)印書館、大陸銀行等;西邊有侯家后、鳥市,東邊有金鋼橋魚市;與官銀號、正興德茶莊、華盛頓表行等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金融、文化、商業(yè)區(qū)。其氣魄與繁榮可與當(dāng)年的租界地相抗衡。

  1918年,南運河裁彎取直,侯家后至老鐵橋大街一段舊河被填平,大胡同的位置隨之變?yōu)槟线\河的南側(cè),名與地理位置不符,遂更名為“大胡同”

  河北大胡同變到河南后,仍為南糧北運和水上運輸貨物的集散地,更成為天津早期的一個商業(yè)區(qū)。由于經(jīng)濟繁榮,各地客商紛紛來此投資。

  因大胡同北靠子牙河,船民、河工、纖夫、腳力等下層勞動者也棲息于此,這些人有的后來轉(zhuǎn)為小本經(jīng)營的小攤販。擁有各種娛樂活動的鳥市、侯家后的興盛,更為大胡同的繁榮提供了發(fā)展的人脈。

2. 老祥德齋在哪里

2. 老祥德齋在哪里

天津四季點心香

天津與北京近在咫尺,天津糕點除了保留幾樣傳統(tǒng)的地方風(fēng)味外,大多承襲了京式滋味。清咸豐初年,天津老城戶部街開辦了祥德齋,從此為人們帶來了精制的美味糕點。盡管如此,“糕點店”之名直到民國初年才逐漸在天津叫響。隨著工商業(yè)的進步,三德元、桂順齋等名店也相繼開業(yè)。一年四季,店鋪里的京八件兒、薩其馬、蜜麻花、蜜供、核桃酥、杏仁酥、槽子糕、狀元餅等,應(yīng)時到節(jié),品種繁多,可謂集美食之精粹。

春暖花開后,初夏應(yīng)時的玫瑰花餅、藤蘿花餅因受花期所限,所以素來名貴。相傳,鮮花餅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了,清康熙時代便是御膳糕點。乾隆皇帝也偏好鮮玫瑰花餅,并曾降旨稱用鮮玫瑰餅祭神不必再奏請。《燕京歲時記》中記載:“四月以玫瑰花為之者,謂之玫瑰餅。以藤蘿花為之者,謂之藤蘿餅。皆應(yīng)時之食物也?!滨r花點心既美似如花的少女,又為人們帶來大自然的芬芳。

可以說,祥德齋所制鮮花餅算得上首屈一指。

晚清時,家住天津老城北門里的陳姓人開了個小小的元宵攤子維持生計,他為人實在,元宵餡大味好,逐漸賣出了名氣。到了咸豐五年(1855),他有了一定的本錢積累,于是在戶部街開了家前店后廠式的糕點鋪,起名祥德齋。祥德齋點心用料考究,制作精細,風(fēng)味獨特,名聲大振。隨著生意的興隆,祥德齋原來在戶部街的總店已難以招架盈門的顧客,于是遷址北馬路龍亭西箭道口,此處正是乾隆下江南曾停轎歇腳的地方。與此同時,祥德齋又相繼開辦了4家分店。

祥德齋糕點格外注重品質(zhì),所用香油自磨,江米自碾,果料自選,許多原料均采自原產(chǎn)地,確保新鮮、純正;投料方面也毫不馬虎;在加工過程中嚴守規(guī)格,分量十足。

為了做好鮮花餅,祥德齋煞費苦心,一入夏便在門外豎起了“收買鮮藤蘿花”的牌子。同時,他們還長期包購下天津城西名園水西莊的藤蘿花,提早購足備用,讓食客大享口服。祥德齋的鮮花餅以鮮花瓣為做餡主料,蜜餞過后的花餡或再佐以百果餡等,用白面酥皮包制烘焙,點心熟后在餅面上撒鮮花瓣,香氣淡雅綿長,別說吃,食客們也許只要聞一聞就會心醉的。此外,五毒餅、雄黃餅、云片糕、薄荷糕、烏梅糕等節(jié)令品種也保證齊全,博得了食客們的交口稱贊。

天津人不僅很愛吃京八件兒,薩其馬也同樣大受歡迎。秋冬季大量上市的薩其馬,其名字在滿語中本是“堆集美味點心”之意。它講究用蛋黃和面,然后切成細面條。面條用文火、清油慢慢炸熟,再用由砂糖、蜂蜜所制的糖漿粘堆成塊,同時配上葡萄干、青梅、瓜子仁等小料,色香味無不叫絕。

夏季,天津人喜歡吃綠豆糕、烏梅糕、涼團、云片糕等應(yīng)時節(jié)的點心。中秋將至之時,大小店鋪會提早為人們備下可口的月餅。老天津人喜歡吃糖餡的提漿月餅、麻餅月餅、白皮月餅等。顧客還可根據(jù)特殊需要向店家訂做幾斤重的特大月餅。

3. 祥德齋總店

天津有桂順齋,醬香齋,回味齋

4. 祥德齋歷史

1.欣樂月餅。絕對是天津最牛的糕點鋪子,他家只收現(xiàn)金,但即便如此每年中秋前也得排超長的隊,要知道人家可是九點才開門。而且欣樂每年還要放“寒暑假”,想買點心還得看著點日子,不然可就要吃閉門羹啦!

2.桂發(fā)祥月餅。大家對桂發(fā)祥印象比較深刻的還是十八街麻花,但人家畢竟是老牌糕點鋪,月餅自然也做得不差。而且,別看桂發(fā)祥是知名品牌,但東西卻并不算貴,家里有老人愛吃老味月餅的可來購買。

3.桂順齋月餅。桂順齋是津門老字號之一,每年過年都要去他家?guī)缀悬c心。雖然桂順齋更出名的是津八件,但每年的月餅也非常不錯,皮薄餡大,香油味十足。

4.大橋道月餅。作為天津點心界的排隊天王,大橋道的門口永遠人潮涌動。對于它家最有名的月餅,要數(shù)“蛋月燒”了,餡料豐富,家里老人、小孩都吃不膩!

5.祥禾餑餑鋪月餅。這家有名的傳統(tǒng)提漿月餅,好吃的三個秘訣:薄皮大餡、餡料豐富、減油少糖。外地人來天津旅游,現(xiàn)在都得打卡祥禾餑餑鋪。是旅游購買手信不錯的選擇。

6.穆記糕點月餅。這是一家開在西北角居民樓里的糕點店,能在西北角這個美食勝地扎根,肯定是底氣十足。他家主營白皮兒、江米條、綠豆糕等天津人喜聞樂見的點心,均為清真美食。用料好,價格也親民,平時人就很多。一到中秋節(jié)前,更是好家伙,早起8點剛開門,就來了百十來號人,隊伍都排到大馬路上去了!

7.冠生園月餅。冠生園始建于上海,成為國有企業(yè)后,各城市分店逐漸本地化,也可以說是天津的一家老店了。冠生園的食品種類繁多,但并不影響單個種類的質(zhì)量。不少天津人也會選擇去冠生園買月餅吃。而且部分門店新上的小月餅十分可愛,很適合胃口小的小姐姐們。

8.稻香村月餅。說起稻香村,他家起源可就非常悠久了,從一個小小的茶食店發(fā)展至今,歷經(jīng)坎坷,甚至還曾經(jīng)被迫關(guān)張。但老輩手藝人對于糕點的執(zhí)著,讓他們堅持到了現(xiàn)在。

9.王家脆皮月餅。楊柳青十五街王家制作月餅的手藝已傳承六代,歷經(jīng)200多年,其中酥皮月餅是王家世代相傳的絕活。最早是從康熙年間,開始傳承的,家里祖輩在機緣巧合之下,跟御膳房的廚師學(xué)了,酥皮月餅的制作手藝,而后又帶到了楊柳青。傳統(tǒng)酥皮月餅大致分為和面,暖酥,炒酥,和餡,包制,成型等程序,王家酥皮月餅難以量產(chǎn),純手工制作的酥皮月餅,在工業(yè)化大行其道的今天,顯得尤為珍貴。

10.祥德齋月餅。祥德齋作為天津 的百年老店,因為價格實惠,產(chǎn)品多樣深受大家喜愛。在這里你可以買到各種喜歡的中式傳統(tǒng)月餅。這里的廣式雙黃月餅和提漿月餅更在糕點大賽中獲獎。

5. 祥德齋官網(wǎng)

南方點心和北方不同,燒麥小籠包都是,北方糕點就是象核桃酥,薩其瑪,槽子糕,白皮兒八件等甜點,北京稻香村,錦芳,天津桂順齋,祥德齋,大橋道,欣樂等都是中華老字號。

6. 天津祥德齋公司介紹

天津點心八大件好吃的有桂順齋,祥德齋,冠生園等老字號的點心都是香油做的,現(xiàn)在南市食品街附近的欣樂點心大家也非常喜歡吃。

推薦閱讀

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