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國明代本草綱目中記載了燒酒的制造工藝凡酸壞之酒皆可
這里用到的實驗操作方法是D蒸餾
d再看看別人怎么說的。
2,中國釀酒術是從什么時期有誰發(fā)明的
酒的發(fā)明,一直是酒史專家們關注的一個重要話題,歷來有猿猴造酒說,杜康造酒說,儀狄造酒說,黃帝造酒說,神農造酒說等。目前學術界大致趨向一致的意見是:酒是從天然發(fā)酵到人工發(fā)酵釀制而成的,是集體發(fā)明,不是圣賢發(fā)明??脊刨Y料表明酒的出現,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中期以前,大汶口遺址出土高柄陶酒杯,濾酒缸,仰韶遺址發(fā)掘了小口圓肩小底甕、尖底瓶、細頸壺等酒具的出現都是證明。夏代釀酒技術有了進一步發(fā)展,出現了兩位釀酒大師,一是夏禹時期的儀狄,釀酒甘美,一是第七代君主少康,發(fā)明了秫酒。從考古發(fā)掘來看,二里頭遺址隨葬陶器中,占比例最大的是酒器,其次才是炊器和食器,可見酒在夏代人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商代釀酒業(yè)之發(fā)達,以致于在商代中晚期,掀起了我國第一個飲酒高潮,青銅禮器上業(yè)體現出重酒的組合,1973年,河北藁城臺西村的商代遺址中,發(fā)現了商代釀酒作坊、酒器,而河南羅山天湖晚商息族墓葬出土了一密封良好的青銅卣,內裝古酒,經專家測定,每百毫升內含8.239毫克的甲酸乙酯,果香氣味。從周秦時代,酒的品種來看,《周禮 酒正》提到飲料,有四飲,五齊,三酒;《禮記》中也有醴酒、澄酒、粢堤、清酌等等。戰(zhàn)國時代,楚國的酒風,隨著巫風而越發(fā)熾熱,最為昌盛。戰(zhàn)國時代有名的“中山清酤”,于1974年在河北平山縣戰(zhàn)國中山王墓中發(fā)掘出兩壺,經專家化驗,含有乙醇、脂肪、糖等十三種成份,距今約2200多年,也是當今世界上發(fā)現最古老的酒之一。漢魏南北朝是我國酒業(yè)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階段,這時期酒業(yè)迅速發(fā)展,主要有四個方面的標志:一是用曲不用蘗;二是釀酒工藝大為改進,酒的度數大大提高了;三是酒名大量出現,酒的品種迅速增多,與此同時,酒的物質作用也大大豐富了,除了日常飲用外,藥用價值養(yǎng)生價值也明確地為人所認識,如《漢書 食貨志》王莽昭曰:“酒,白藥之長,嘉會之好?!本头从沉藵h人的這種深刻認識。唐宋酒業(yè),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與改進,制曲技術,釀造技術,在理論上和工藝上都有了很大突破,出現了《北山酒經》,是繼《齊民要術》之后最有價值的釀酒著作。1975年12月,在河北省青龍縣土門子鄉(xiāng),發(fā)掘了一套金代黃銅蒸餾器,俗稱“燒酒鍋”,敦煌壁畫中也有西夏時期釀酒蒸餾圖,這都反映了宋代已經掌握了蒸餾酒的技術。燒酒的推廣是元酒的一大貢獻,《本草綱目》第二五:“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chuàng)其法?!钡窃絹碓蕉嗟木剖穼<艺J為,燒酒始自宋代,推廣在元代。明清酒業(yè)在制曲技術之高、釀酒技術之精、規(guī)模之大、品類之眾、理論總結之全面而系統(tǒng)方面,大大超過了歷代。明清時代,我國釀酒已經形成了南酒、北酒兩大體系,各有特色和名酒。南酒是南方風味酒,尤以江、浙、皖一代最為有名,明清南酒主要以紹興酒為首的黃酒系統(tǒng),北酒以京、冀、晉、魯、豫、陜等產地為佳,明清北酒雖然也有米酒,但以燒酒為盛為最。隨著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外國酒特別是西洋酒也在這個時期大量進入我國,如葡萄酒、啤酒等,這些舶來酒對我國近現代酒業(yè)發(fā)展影響很大。
3,目前發(fā)現最早的燒酒技術是那年
關于燒酒,百度百科一種說法,起源于唐代,在唐代文獻中,燒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現。再一種說法,是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1518—1593年)在《本草綱目》中所寫:“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chuàng),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敗之酒皆可蒸燒。近時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麥蒸熟,和曲釀甕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边@段話,除說明中國燒酒創(chuàng)始于元代之外,還簡略記述了燒酒的釀造蒸餾方法,故人以為可信。
遼金時期再看看別人怎么說的。
不知道個
4,明朝燒鍋釀酒發(fā)展史
相傳夏禹時期的儀狄發(fā)明了釀酒。公元前二世紀史書《呂氏春秋》云:“儀狄作酒”。漢代劉向編輯的《戰(zhàn)國策》則進一步說明:“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曰:‘后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焓鑳x狄而絕旨酒(禹乃夏朝帝王)”。 儀狄是什么時代的人呢?《世本》、《呂氏春秋》、《戰(zhàn)國策》中都認為他是夏禹時代的人。他到底是從事什么職務呢?是司酒造業(yè)的“工匠”,還是夏禹手下的臣屬?他生于何地、葬于何處?都沒有確鑿的史料可考。那么,他是怎樣發(fā)明釀酒的呢?《戰(zhàn)國策》中說:“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欽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另一則傳說認為釀酒始于杜康(亦為夏朝時代的人)。東漢《說文解字》中解釋“酒”字的條目中有:“杜康作秫酒?!薄妒辣尽芬灿型瑯拥恼f法。 杜康造酒的說法是杜康“有飯不盡,委之空桑,郁結成味,久蓄氣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笔钦f杜康將未吃完的剩飯,放置在桑園的樹洞里,剩飯在洞中發(fā)酵后,有芳香的氣味傳出。這就是酒的作法,并無什么奇異的辦法。由一點生活中的偶然的機會作契機,啟發(fā)創(chuàng)造發(fā)明之靈感,這是很合乎一些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規(guī)律的,這段記載在后世流傳,杜康便成了很能夠留心四周的小事,并能及時啟動創(chuàng)作靈感之發(fā)明家了。 魏武帝樂府曰:“何以解憂,惟有杜康”。自此之后,認為酒就是杜康所創(chuàng)的說法似乎更多了。 歷史上杜康確有其人。古籍中如《世本》、《呂氏春秋》、《戰(zhàn)國策》、《說文解字》等書,對杜康都有過記載自不必說。清乾隆十九年重修的《白水縣志》中,對杜康也有過較詳的記載。白水縣,位于陜北高原南緣與關中平原交接處。因流經縣治的一條河水底多白石頭而得名。白水縣,系“古雍州之城,周末為彭戲,春秋為彭衙”,“漢景帝建粟邑衙縣”,“唐建白水縣于今治”,可謂歷史悠久了。白水因有所謂“四大賢人”遺址而名蜚中外:一是相傳為黃帝的史官、創(chuàng)造文字的倉頡,出生于本縣陽武村;一是死后被封為彭衙土神的雷祥,生前善制瓷器;一是我國“四大發(fā)明”之一的造紙發(fā)明者東漢人蔡倫,不知緣何因由也在此地留有墳墓;此外就是相傳為釀酒的鼻祖杜康的遺址了。一個黃土高原上的小小縣城,一下子擁有倉頡、雷祥、蔡倫、杜康這四大賢人的遺址,那顯赫程度可就不言而喻了。 “杜康,字仲寧,相傳為縣康家衛(wèi)人,善造酒?!笨导倚l(wèi)是一個至今還有的小村莊,西距縣城七八公里。村邊有一道大溝,長約十公里,最寬處一百多米,最深處也近百米,人們叫它“杜康溝”。溝的起源處有一眼泉,四面綠樹環(huán)繞,草木叢生,名“杜康泉”??h志上說“俗傳杜康取此水造酒”,“鄉(xiāng)民謂此水至今有酒味”。有酒味故然不確,但此泉水質清冽甘爽卻是事實。清流從泉眼中汩汩涌出,沿著溝底流淌,最后匯入白水河,人們稱它為“杜康河”。杜康泉旁邊的土坡上,有個直徑五六米的大土包,以磚墻圍護著,傳說是杜康埋骸之所。杜康廟就在墳墓左側,鑿壁為室,供奉杜康造像??上R與像均毀于“十年浩劫”了。據縣志記載,往日,鄉(xiāng)民每逢正月二十一日,都要帶上供品,到這里來祭奠,組織“賽享”活動。這一天熱鬧非常,搭臺演戲,商販云集,熙熙攘攘,直至日落西山人們方盡興而散。如今,杜康墓和杜康廟均在修整,杜康泉上已建好一座涼亭。亭呈六角形,紅柱綠瓦,五彩飛檐,楣上繪著“杜康醉劉伶”、“青梅煮酒論英雄”故事圖畫。盡管杜康的出生地等均系“相傳”,但據古工作者在此一帶發(fā)現的殘磚斷瓦考定,商、之時,此地確有建筑物。這里產酒的歷史也頗為悠久。唐代大詩人杜甫于安史之亂時,曾挈家來此依其舅區(qū)崔少府,寫下了《白水舅宅喜雨》等詩多首,詩句中有“今日醉弦歌”、“生開桑落酒”等飲酒的記載。另一種傳說則表明在黃帝時代人們就已開始釀酒。漢代成書的《 黃帝內經· 素問》中記載了黃帝與歧伯討論釀酒的情景,《黃帝內經》中還提到一種古老的酒---醴酪,即用動物的乳汁釀成的甜酒。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很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出現在黃帝時期。《黃帝內經》一書實乃后人托名黃帝之作,其可信度尚待考證。
5,論白酒歷史生產工藝
白酒歷史:白酒又名燒酒,是中國的傳統(tǒng)飲料酒。據《本草綱目》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chuàng)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指蒸鍋),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由此可以得出,我國白酒的生產已有很長的歷史。
在唐代文獻中,燒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現。
元代傳入印度白酒。
明代白酒自成體系。
清代白酒發(fā)揚光大。
工藝原料:凡含有淀粉的物質都可以用來釀酒。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所寫:“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chuàng),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敗之酒皆可蒸燒。近時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麥蒸熟,和曲釀甕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
參考資料: 搜狗百科
6,為什么汾酒才是國酒
據稱,汾酒才是國酒的印象應該是來源是在共和國開國大典晚宴期間,用酒就是汾酒的這段歷史。但是實際上,汾酒并不是國酒,我們國家官方也從未表示指定汾酒或者是其他白酒品牌是國酒。汾酒這個牌子歷史比較悠久,曾經蟬聯(lián)了五屆中國名酒稱號。然而有些網友通過其他渠道知道了一些資訊,說汾酒才是國酒,據稱,汾酒才是國酒的印象應該是來源是在共和國開國大典晚宴期間,用酒就是汾酒的這段歷史。但是實際上,汾酒并不是國酒,我們國家官方也從未表示指定汾酒或者是其他白酒品牌是國酒。汾酒是我國古老的歷史名酒,產于山西省汾陽市杏花村。汾酒的名字究竟起源于何時,尚待進一步考證,但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此地已有“汾清“這個酒名?!侗饼R書》中記載,北齊武成帝高湛從晉陽寫給河南康舒王孝瑜的植中說:“吾飲汾清二杯。勸汝于鄴酌兩杯”,宋《北山酒經》記載?!疤茣r汾州產干釀酒”,《酒名記》有“宋代汾州甘露堂最有名”,說的都是汾酒。當然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國尚沒有蒸餾酒,史料所載的“汾清”、“干釀”等均系黃酒類。宋代以后,由于煉丹技術的進步,在我國首次發(fā)明了蒸餾設備。一九七五年從河北省青龍縣出土的金代蒸酒的鋼制燒鍋,可證明至少在宋代我國已有蒸餾酒。我國的白酒,包括汾酒等名優(yōu)白酒在內,都是由黃酒演變和發(fā)展起來的。明清以后,北方的白酒發(fā)展很快,逐步代替了黃酒生產,此時杏花村汾酒即已是蒸餾酒,并蜚聲于世。
7,白酒是怎樣釀出來的
早在3000多年前,古代中國人就做出了一種叫酒曲的原料,用它釀出來的酒甘甜芳香,回味綿長。幾千年來,酒曲一直是中國酒釀造的秘訣?,F今,并沒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我們的祖先究竟是怎樣釀造出美酒的。
在成都市區(qū)有兩條古代人工開鑿的河流——府河和南河,兩河交匯處有一座合江亭,亭子附近是一條長不足5里,寬不過5米的街道———水井街。20世紀末,一個不大的改擴建工程使水井街名揚天下。
1998年8月,一個酒廠準備對位于水井街19號一個普通院落內的配制車間進行擴建改造,當時挖出了很多碎瓷片,從瓷片的文字上來看,估計是明代的。
1999年3月,考古隊進入現場,開始發(fā)掘工作,很快就發(fā)掘出了一個清代的酒坊遺址,隨后又在清代遺址的下面,發(fā)現了明代的酒坊遺址。
水井坊的考古發(fā)掘讓人們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古代中國人釀酒的全過程。
在水井坊一共發(fā)現了4處灶坑遺址,其中兩個是近代灶坑,兩個是清代灶坑。
蒸煮糧食,是中國人釀酒的第一道程序,糧食拌入酒曲,經過蒸煮后,更有利于發(fā)酵,在傳統(tǒng)工藝中,半熟的糧食出鍋后,要鋪撒在地面上,這是釀酒的第二道程序,也就是攪拌、配料、堆積和前期發(fā)酵的過程。晾曬糧食的地面有一個專門的名字,叫晾堂。水井坊遺址一共發(fā)掘了3座晾堂,依次重疊。晾堂旁邊的土坑是酒窖遺址,就像一個個陷在地里的巨大酒缸。水井坊發(fā)掘出了8口酒窖,內壁和底部都用純凈的黃泥土涂抹,窖泥厚度8厘米到25厘米不等。
酒窖里進行的是釀酒的第三道程序,對原料進行后期發(fā)酵。
經過窖池發(fā)酵老熟的酒母,酒精濃度還很低,需要經進一步的蒸餾和冷凝,才能得到較高酒精濃度的白酒,傳統(tǒng)工藝采用俗稱天鍋的蒸餾器來完成。
人們在清代層面上發(fā)現了一個奇怪的圓型遺存,乍一看,有點像水井。考古學家最后定論,這是目前可以確定的中國最早的生產蒸餾酒的實物。當年在基座上架著巨大的天鍋,天鍋分上下兩層,下面的鍋里裝酒母,上面的鍋里裝冷水,基座上柴火旺盛,蒸煮酒母,含有酒精的氣體被上面的冷水冷卻,凝成液體,從管道流出,這就是蒸餾酒。
人們以此推斷,在清代,這里生產的就是蒸餾酒,而且技術已經和現代釀酒技術十分接近。專家對水井坊幾口老窖池的微生物進行了檢測,分離到紅曲和根霉。水井坊考古證實,中國最晚在元末明初,就已經有了非常成熟的蒸餾酒釀造技術。
中國的蒸餾酒分為濃香型、清香型和醬香型等等,水井坊釀造的酒屬于濃香型白酒,是中國蒸餾酒中分布最廣泛的一種,它在釀造技術上最大的特點是用泥窖釀酒,成為中國釀酒工藝中一個特殊的門類。它的發(fā)源地就是成都平原和四川盆地,只有這里才能產生非常好的濃香型的酒。
由于目前發(fā)掘的面積有限,第三層以下還沒有深挖,因此,在遺址的下面很可能還埋藏著更早年代的文物和遺址,不同歷史層面的廢棄、啟用的真相也許會在未來的進一步發(fā)掘中給我們一個更加合理的解釋。
8,白酒怎么進行勾兌方法
白酒勾兌
勾兌
“勾兌”是白酒釀造的一項非常重要而且必不可少的工藝。簡單說就是白酒剛造出來以后,不同車間出的酒味道是不一樣的,需要靠勾兌統(tǒng)一口味,去除雜質,協(xié)調香味。而勾兌也不是簡簡單單的向酒里摻水,而是包括了不同基礎酒的組合和調味,是平衡酒體,使之保持獨有風格的專門技術。
在蒸餾白酒中,大約98%的成分是乙醇和水,2%是微量成分,這些微量成分雖然很少,卻能決定著白酒的風格和質量。酒廠不同車間,同車間不同生產時間生產出來的白酒,所含的主要微量成分的量或者量比關系肯定不會完全一致,所以口感上就會參差不齊。要使酒的質量完美、符合品牌的傳統(tǒng)風格、出廠產品質量統(tǒng)一,勾兌便必不可少?,F代化的勾兌是先進行酒體設計,按統(tǒng)一標準和質量要求進行檢驗,最后按設計要求和質量標準對微量香味成分進行綜合平衡的一種特殊工藝。
各種國際著名的蒸餾酒,如五糧液、威士忌、白蘭地、金酒、朗姆酒等都是用高品質的基酒勾兌出來的。
在白酒的生產過程中,生香靠發(fā)酵、提香靠蒸餾、成型靠勾兌,勾兌技術可以稱得上是釀酒的畫龍點睛之筆。以名酒五糧液為例,五糧液的勾兌技術經過幾十年的不斷完善和發(fā)展。上世紀70年代末,勾兌大師范玉平的優(yōu)選法取得不斷的技術進步,華羅庚先生為之兩度致電祝賀并贈詩:“名酒五糧液,優(yōu)選味更醇,省糧五百擔,產量增五成,豪飲李太白,雅酌陶淵明,深恨生太早,只能享老春”,贊揚宜賓五糧液酒廠“為中外馳名的五糧液增添了光彩”?,F在五糧液擁有計算機勾兌和人工嘗評相結合的獨一無二的先進技術,被業(yè)界譽為“勾兌雙絕”,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目前,五糧液用來勾兌調味酒屬于特級酒,來自明代延用至今,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古窖池,酒味豐富全面,對基礎酒有固其本、輔其弱、揚其優(yōu)、克其短的奇效,體現出一種綜合美感,確保了消費者喝到的每一口五糧液的口感和品質都是一致的。五糧液整個勾兌調和過程,絕不添加任何香精和味素,最終達到“各味諧調,恰到好處”。所以五糧液宣傳的“中庸和諧”的企業(yè)文化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建立在產品風格的基礎上的。
從“陳氏秘方”到六百年古窖,從特有的“包包曲”工藝到世界領先的“勾兌雙絕”,五糧液對待消費者就像它的酒質一樣,晶瑩剔透,醇香至真。國內某些品牌刻意回避“勾兌”概念,一定程度上抹殺了公眾的知情權,屬于一種欺騙行為。
因而,要想解決人們對勾兌問題的誤讀,最好的做法就是學習五糧液,把產品的真實特性告知公眾,讓消費者根據情況自己做判斷。一些對于勾兌的妖魔化的行為,只能造成酒類市場的混亂,不利于酒業(yè)的發(fā)展。
把不同多數、不同口味、不同年份的純糧原漿酒調到一起,調出一種特定風味就稱為勾兌;如果使用酒精、香精等再點點原酒應該稱為配制酒。市面上有頗多的配制酒冒充勾兌酒,行內稱為狗對的。
剛生產出的酒是有新酒味的,放半年就好了, 不需要勾兌。
可以加速老熟過程,用一些陳味調味酒進行勾兌
9,誰知道白酒的釀造工藝
我國傳統(tǒng)的白酒釀造工藝為固態(tài)發(fā)酵法,在發(fā)酵時需添加一些輔料,以調整淀粉濃度,保持酒醅的松軟度,保持漿水。常用的輔料有稻殼、谷糠、玉米芯、高粱殼、花生皮等。酒曲、酒母 除了原料和輔料之外,還需要有酒曲。以淀粉原料生產白酒時,淀粉需要經過多種淀粉酶的水解作用,生成可以進行發(fā)酵的糖,這樣才能為酵母所利用,這一過程稱之為糖化,所用的糖化劑稱為曲(或酒曲、糖化曲)。曲是以含淀粉為主的原料做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多種霉菌,積累大量淀粉酶,是一種粗制的酶制劑。
白酒釀造及新型白酒工藝學作者:馬榮山//張廣新 市場價: ¥30 元 博庫價:¥ 24元 折扣: 80折 立即節(jié)?。海?6 元 isbn:7544127699 出版社:沈陽 2005-04-01 第1版 2005-04-01 第1次印刷 開 本:16開 平裝 頁 數:326頁 類 別: 工業(yè)技術 -> 化工、輕工、手工業(yè) -> 輕工業(yè)、手工業(yè) 內容提要 白酒釀造與新型白酒工藝學介紹了白酒的發(fā)展史、傳統(tǒng)發(fā)酵及現代勾兌酒技術、大曲、小曲、麩曲白酒的制曲及釀造工藝、酒精白酒的發(fā)酵機理、風味物質的來源、白酒的風味化學。同時對白酒的穩(wěn)定性,白酒降度用水、酒基、酒精的處理,新型白酒勾兌中香精香料的毒性及使用方法作了詳細的介紹。本書還重點闡述了白酒香精香料的風味特征,不同香型白酒風味成分的量比關系,酒精勾兌中配方設計、白酒的品評方法、品評術語、露酒、白酒微生物學、己酸菌、丁酸菌、窖泥的培養(yǎng)、黃水及酒糟的綜合利用,白酒酒度的換算,降度用水量計算等。 目錄第一章 白酒的發(fā)展史/1第二章 白酒微生物學/10第三章 白酒的風味/38第四章 白酒的糖化劑/78第五章 大曲酒的生產工藝/101第六章 小曲酒生產工藝/115第七章 麩曲白酒生產工藝/132第八章 白酒的蒸餾方法/142第九章 生料釀酒技術/145第十章 酒精生產工藝學/160第十一章 白酒勾兌與調味酒工藝學/195第十二章 現代技術與白酒勾兌/230第十三章 白酒的品評/237第十四章 露酒/250第十五章 白酒中有害成分的性能與毒性/254第十六章 白酒的生產設備/261第十七章 白酒的有關計算/274第十八章 白酒勾兌中使用的香精香料/279附錄一、白酒國家標準/289附錄二、食用酒精國家標準/294附錄三、無水酒精質量標準gb 678--90/295附錄四、酒精度溫度校正表(20度)/295附錄五、1噸95%酒精兌制不同酒度酒的加水數/310附錄六、53度、60度白酒降度不同酒度酒的加水數/310附錄七、500克不同酒度酒的體積表/311附錄八、各種酒度折算成65度酒的折算因子/312附錄九、酒精密度、重量、體積百分比折算表/314[點擊查看更多內容...] 導語 面對世界洋酒業(yè)的沖擊,如何把中國白酒推向世界,是一個殛待解決的問題,僅靠傳統(tǒng)的生產工藝很難實現。本書在研究傳統(tǒng)工藝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技術對白酒工藝進行探討,用新的觀念理解中國傳統(tǒng)白酒。簡明、通俗、實用,本書幫你生產出世界酒類強林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優(yōu)質中國白酒。 前言 近年來,白酒釀造與新型白酒勾兌技術發(fā)展十分迅速,釀造行業(yè)以一個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人們的面前。隨著新工藝技術的應用及分析手段的逐步提高,人們對白酒已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傳統(tǒng)技術還在繼續(xù)延用,新觀點正逐漸的被人們所接受。白酒勾兌經過一個漫長的歲月,已被人們所認識。新菌種在釀酒行業(yè)廣泛使用,一改以往酒與酒勾兌的傳統(tǒng)方式,把酒精勾兌融人了白酒生產的工藝中。酒精勾兌是近幾年提倡的白酒低度化后發(fā)展起來的新技術。目前白酒釀造在工藝上千變萬化,從全國酒行業(yè)可以看出白酒行業(yè)的新產品層出不窮。傳統(tǒng)的名牌白酒廠已感到壓力的巨大,在白酒行業(yè)"四川基酒大流通"這一現象給人們一種啟示,未來的發(fā)酵酒完全有可能轉變成新型的合成酒。人們使用"香料酒"、發(fā)酵酒做為酒基配以優(yōu)質食用酒精進行白酒勾兌可隨心所欲,能使白酒風味百花齊放,打破傳統(tǒng)的風格界限。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的進步,人們對白酒的要求已不再是一口辣的追求方式,對白酒的口味要求更高,重在品味,同時對白酒的營養(yǎng)也有了新的要求。因此提高白酒勾兌技術及釀造新技術就顯得十分重要,勾兌技術是近幾年發(fā)展的新技術,來勢兇猛,發(fā)展平穩(wěn),也是酒廠技術人員應該掌握的一門新學科。 隨著中國加入w110,白酒行業(yè)也必將參與經濟全球化競爭,如何面對世界洋酒業(yè)的沖擊,同時把中國白酒推向世界,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僅僅依靠傳統(tǒng)的生產工藝是很難實現的,必須應用新工藝,并結合現代高科技手段于中國傳統(tǒng)白酒的生產中,才能生產出在世界酒類強林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優(yōu)質中國白酒。 本書在研究傳統(tǒng)工藝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技術對白酒工藝進行探討,目的在于用新的觀念來理解中國傳統(tǒng)白酒。本書主要介紹白酒的釀造及勾兌方法,從理論到實踐,從傳統(tǒng)發(fā)酵工藝到現代新型白酒工藝,詳細介紹了白酒香精、香料的使用,供從事酒業(yè)技術人員參考,在編寫過程中特別注重了簡明、通俗、實用的原則,在理論上力求由淺人深。本書可作為大中專食品發(fā)酵專業(yè)教學用書及相關專業(yè)的參考書。 白酒勾兌是一門新的技術,在編寫過程中難免有不妥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馬榮山2005.03.19于沈陽 [點擊查看更多內容...] 精彩頁(或試讀片斷)白酒的起源 酒源于何時、何地、是怎么誕生的,無人知曉。古埃及人供奉的酒神是奧西里斯,古希臘酒神是狄奧尼索斯,古羅馬酒神是巴克斯,中國的黃帝、杜康、儀狄,被認為是酒的發(fā)明者。酒源于自然,先于人類。 中國酒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關于酒的美麗傳說,也是說不盡、道不完的。歷史上的文人墨客無不把酒的傳說作為生活的重要側面加以描述。酒源之說也各不一致,自從人類發(fā)現了酒,就開始了對它的再創(chuàng)造,關于酒起源于何時,起源于何處,也都是通過古書籍的記載來加以推斷的。明代文人李日華的《紫桃軒又綴》中有過記載:"黃山多猿猱,春夏禾雜花果于石洼中,釀成酒,香氣溢發(fā),聞數百步,野樵深入者工行偷飲之……"本段說明酒初造于猿猴。清代文人李調元的《粵東筆記》中記載"瓊州(海南島)多猿……嘗于石巖深處得猿酒,猿以稻米百花所造味最辣,然極難得"?!肚灏揞愨n粵西偶記》中記載"粵西平樂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醞酒,樵子人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數石,飲之香美異常,名日猿酒"。猿猴造酒說從科學的觀點出發(fā)具有一定的道理,因為野果堆積,自然發(fā)酵能產生一定量的酒精成分,也是原始的水果酒。當然人也好,猿也好,當時的酒只不過是一種神奇的液體。p1 [點擊查看更多內容...] 購買此商品的顧客還購買過 用戶評論 > 更多讀者評論 > 我來參加評論 ↑top